学习贯彻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精神-j9九游会登录

南京大学:集全校之力    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
陈俊校长

    在胡锦涛总书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导下,南京大学坚持育人为本,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努力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创新人才,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最好的本科教育。
    一、凝全校之智,构建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人成才
    近年来,我校秉承人才培养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凝练出“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通识教学与个性化培养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的人才培养理念,于2009年起全面实施“三三制”个性化培养模式改革。
    我校“三三制”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为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搭建平台,实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我校实行三个“百分百”政策,即百分百课程开放,百分百专业开放,学生百分百自由选择课程、专业和发展方向。同时,我校每个专业都建立了“准入准出”标准,任何学生只要满足专业准入标准,都可以选择心仪的专业学习;只要毕业时能够满足专业准出标准,都可以从该专业毕业。“准入准出”标准的建立不仅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强烈愿望,同时也为专业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据统计,2011年度我校本科课程开放量达14404人次;2009、2010两个年级已有1379人修读第二专业课程。
    二、聚全校之师,建设多元化新型课程,不断优化教学资源
    为了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激发创造力潜质,我校动员高水平教师,着力打造新生研讨课、通识教育课和学科前沿课等新型课程,形成三层次批判性思维训练课程体系。新生研讨课程针对本科一年级新生开设,由知名教授主讲,旨在帮助新生树立学术旨趣,学会质疑、学会发现,完成学习性转换和适应性转换。通识教育课程旨在开阔学生学术视野,培养文化通感和科学精神,促进形成独立的人格和价值观。学科前沿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学术新领域、新发现、新方法,能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些课程普遍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和研讨式教学形式。通识教育课和新生研讨课中95%的课程主讲人为院士、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调查显示,这类课程相较传统课程而言,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明显的帮助。
    三、集全校之力,着力建设保障机制,将办学事业高度聚焦到人才培养
    2009年我校提出,集全校之力,努力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党政一把手亲自牵头教学改革,在条件保障、队伍建设等各项事业上全方位服务于本科教学改革。
    增加教学投入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保障和基本前提。我校在“985工程”中设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包括培养模式创新计划、高水平课程建设计划、教师教学发展计划、改进育人环境计划和教学资源建设计划等5大类计划453项,对创新人才培养经费实施“上不封顶”的政策。
    教学师资队伍是深化教学改革、保障教育质量的关键。我校设置了教学岗教授和副教授,激励积极投身教学一线的教师;增设各项教学奖励,每年由学生评选“我最喜爱的教师”;将教学工作作为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对教学工作不达要求者实行一票否决制。在评价教师时,实行四个“一视同仁”,即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一视同仁,教学研究项目与科研项目一视同仁,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一视同仁,教学带头人与科研带头人一视同仁。
    健全教学组织机构是教学改革可持续的重要支撑。我校先后成立了“教学发展中心”、“教学研究与评估中心”、“考试中心”,逐步实现教学的“管、办、评”分离,从而对教师教学提供切实的指导,对教学改革提供理论的支持,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对考试考核给予有力的规范,确保了高质量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提升教学质量是一项需要不懈关注与静心投入的工作,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局性、系统性工程。我们将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按照延东国务委员要求和教育部部署,为创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目标而奋斗!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2003——2012年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15号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j9九游会登录的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