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背景下中等收入群体高等教育焦虑的
典型特点与对策研究
高书国1,2
(1.中国教育学会,北京 100088;2.教育部
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北京 100044)
又是高摘 要:中等收入群体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支撑者和贡献者,等教育普及化和高质量高等教育的推动者,且该群体的扩大能够为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必要条件。然而近年来,他们逐步陷入了某种群体性焦虑,其中高等教育焦虑是其重要的一方面。面对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等收入群体在高等教育需要方面表现出的焦虑情绪具有广泛性、深刻性、持续性和扩散性四大特点。中等收入人群的增加有利于更好地缩小贫富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我们要理性认识到中等收入群体的高等教育焦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伴生现象,是中等收入群体发展的典型特征,缓解中等收入群体的高等教育焦虑需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此,我们要遵循“守住公平底线,坚持共同发展;关注群体需求,扩大优质资源;多种手段并举,开拓教育消费渠道;聚焦发展水平,全面提升质量”的总体思路,分别从扩大高等教育供给、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中等收入群体家庭成员共同发展、保障中等收入家庭心理安全以及持续提升高等教育培养能力等角度采取相关措施,以有效缓解中等收入群体高等教育焦虑,更好地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共同富裕的早日实现。
关键词:共同富裕;中等收入群体;教育焦虑;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
我国研究生学位授权审核的演进特征、
现实挑战与优化路径
徐 雷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研究生院,北京 100029)
摘 要:学位授权审核是学位制度的重要内容,是研究生教育准入的重要机制。我国现已进行的十三次学位授权审核从集中审核到逐步放权,整体呈现重心下移的演进特征。面对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学位授权审核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应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完善:在法治化建设上,明确学位授权审核的法律性质、明晰央地法定职责、规范运行实施程序;在学位点布局上,建立“融合性”准入标准和“分类协同”审核机制;在申报评审过程上,完善指标设计、加强信息监管、规范高校自主审核;在授权后管理上,强化评估监管和规划引导,推动学位点内涵发展。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学位授权审核;质量监督;学位点布局
英国高校教学卓越评审的实践、走向与思考
周海涛1,刘 绪2
(1.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北京 100875;2.南方科技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广东 深圳 518055)
摘 要:在新自由主义深刻影响高等教育治理领域,受教育者和市场对高等教育信息透明化需求日益迫切,政府越发关切高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新公共管理理念加快高等教育改革的节奏等背景下,为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英国政府于2017—2019年在全国推行教学卓越评审。第一轮评审虽然在鼓励高校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引导高校改善学生体验、助力高中毕业生有效选择高校和专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在指标设计的科学性、评审数据信效度、结果等级设置合理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为此,新一轮的教学卓越评审将进一步丰富评审指标的内涵、增强评审数据的科学性、提高评审结果使用的效率。英国高校教学卓越评审的系列改革可为我国进一步完善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和保障体系提供一些借鉴参考:高度重视教学质量,
强化育人功能;突出学生视角,兼顾公平与卓越;整合多方数据,增强数据的科学性和代表性;理性运用评审结果,监督和奖励并行。
关键词:英国;高校;教学卓越评审;评审改革;学生体验;改进方向;本科教学质量评估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理想样态
——基于4个国家8所典型高校的跨案例比较分析
李亚员,刘海滨,孔洁珺
(东北师范大学 就业创业教育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24)
摘 要:“我们应建设什么样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当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领域中的关键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来自中外4个国家8所典型高校的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发现:理想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应涵盖目标理念、领导机制、组织机构等10个关键要素,具备3个分系统,即操作系统、组织系统和支撑系统;应体现“三化特征”,即专业化、一体化及实效化;应把握好“四因经验”,即动力因、目的因、质料因和形式因。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整合建构而成囊括的“三系统·十要素”系统结构、“三化”生态特征和“四因”建设经验三大维度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三维一体”理想样态模型,以此更立体、更生动地呈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理想结构关系及运行机理。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理想样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模型
从“重点”到“一流”: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下
我国学科建设制度的变迁逻辑
马廷奇,郑政捷
(天津大学 教育学院,天津 300350)
摘 要:我国学科建设制度从“重点”转向“一流”标志着由政府选择性重点学科建设向高校竞争性一流学科建设的范式转变。学科建设制度的演变经历了激进式制度变革、渐进式制度变革和断裂性制度变革三个阶段。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看,学科建设制度的形成与变革受经济体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以及学科建设价值取向的深层结构影响;由于传统的制度惯性和组织行为惯习,学科建设制度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学科建设制度变革的根本动力在于多元主体博弈、政策学习机制以及外部示范效应。实践中,我国学科建设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重塑多元主体关系,健全学科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学科评估制度,以推动形成一流学科建设治理新格局。
关键词:重点学科建设;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制度;学科生态布局;制度变迁;历史制度主义
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的成效研究
——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经验证据
马浚锋1,罗志敏2
(1.广州大学 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2.郑州大学 教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在首轮“双一流”建设周期期满之际,评价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成效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归纳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成效的评价维度后,收集2015—2019年39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57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校际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构建计量模型,评估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政策效应。结果显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的实施在综合实力、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能力方面对入选高校产生了积极影响,且政策效应估计值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体而言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然而,少数反映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成效的指标呈现的影响虽为正向但不显著,这反映了该政策效应与政策目标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基于此,本研究展望新一轮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政策导向:在学科建设上需关注“冷门绝学”,适当增添人文社会科学“色彩”;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需更注重“内源”发展,坚持“外援”“内源”相结合;在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上需注重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政策效应;政策评估;双重差分法
高校教师立德树人的困境根源、认识澄清与实践进路
王智超,尹 昊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摘 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高校教师的重要职责与使命。高校教师对自身身份认知的偏差成为其立德树人的困境根源。破解高校教师立德树人困境,高校教师既要正确认识自身身份公务性与专业性并存的特点,也要正确理解立德树人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推进高校教师立德树人可以从促进立德树人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相融合,构筑提高高校教师立德树人认知的法治基础,构建高校教师立德树人协调机制,推动教师培育体系进一步完善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教师;教师身份;价值分析;困境根源;认识澄清;实践进路
新时代学科治理的发生机理
陈 亮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陕西
西安 710062)
摘 要:学科间的卓越集群发展是维系存在意义上的大学社群组织有效运行的精神支柱与动力源泉,它需要依靠学科共同体间的信任与合作来达成交叉融合渗透的交往共识。这种交往共识需要学科规范的调节,因为学科规范是学科发展所应坚守的共同道德与内在契约,而学科间的恶性竞争与盲目攀比是对学科场域共同道德的破坏。学科治理是维系学科共同道德的“强制善”,它以学科向善发展与理性育人为价值基础,塑造学科服务社会重大现实需求的公共性,凸显知识创造价值的社会共在责任,呼唤学科共同体理性治理精神的回归。
关键词:学科共同体;学科治理;学科规范;学科秩序;卓越集群;学科共同道德
论我国独立学院的高质量转设
田一聚
(宿迁学院 校长办公室,江苏
宿迁 223800)
摘 要:我国独立学院的高质量转设面临着多重困境,包括由镶嵌着母体高校的类型特征带来的办学定位困境;由原有运行机制引发的利益主体对转设的适应困境;由母体高校的品牌效应抽离引发的身份认同困境;由母体高校优质资源减少带来的发展困境等。独立学院要实现高质量转设,在转设为民办高校过程中要突出高标准定位;在转设为公办高校过程中要突出特色化建构;在办学体制转型过程中要突出创新性发展。为实现独立学院的高质量转设,我国有必要制定政策规范,帮助独立学院摆脱多重利益羁绊;强化政策激励,激发独立学院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强政策引导,促使独立学院办学回归教育逻辑;持续综合施策,实现独立学院的顺利转型。
关键词:独立学院;高质量转设;办学困境;公办高校;民办高校;身份认同;政策引导
项目制下的高职院校同质化:作用机制、
问题表征与改革路径
李 政
(华东师范大学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上海 200062)
摘 要:从2005年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来,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被深深地嵌入项目制治理模式。项目制治理模式通过合法性机制生产和再生产高职院校的同质化,并通过“委托代理”关系形成的剩余控制权维系高职院校的多样化发展。项目制治理模式下高职院校的同质化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中央资源的低效配置与高职院校的低质量内卷;国家需求、地方需求与行业需求间的紧张关系;成果推广的水土不服和实践创新的动力缺失。为破解同质化发展问题,未来我国针对高职院校的项目化治理应注重完善中央项目申报机制,明确央地项目功能定位;试点“必选自选”项目申报模式,推动职业高等教育分类特色发展;实施“基础绩效典型成果”评价模式,提升多元主体评价权重;强化项目实施的动态指导,逐步提升政策清晰度。
关键词:项目制治理;高职院校;同质化;合法性机制;剩余控制权;教育评价
“一带一路”倡议对来华留学的影响效应评估
——兼论来华留学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程立浩,刘志民
(南京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摘 要:定量评估“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学生来华留学的影响,对推动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8—2018年183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本研究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来华留学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对来华留学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来华留学生总体增长幅度在5.7%~7.7%;内在机制是通过民心相通效应和人才需求效应发挥促进作用;对不同类型国家或地区来华留学的影响效应具有差异性,且教育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更好地推动来华留学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我国应理性看待“一带一路”倡议对来华留学的促进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加强来华留学生教育差异化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和优化,建立多元主体协同机制;提高资源整合利用能力,依靠优势特色学科引领,打造“留学中国”品牌。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来华留学;留学生教育;双重差分法;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