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与学科发展四十年:回顾与展望
郭建如1,2
(1. 北京大学 教育学院; 2. 北京大学 教育经济研究所, 北京 100871)
摘要: 1978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与高等教育管理学科的发展大体上可以以十年为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学科识别与界定阶段、探索性发展阶段、突破性发展阶段、深化与规范发展阶段。文章回顾并总结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和学科发展在这四个阶段的成就和经验,分析存在的不足,并指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高等教育管理学科; 改革开放; 四个阶段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3-8381(2019)01-0001-10
2改革开放四十年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回顾、经验与前瞻
阙明坤1, 费坚2, 王慧英3
(1. 厦门大学 教育研究院, 福建 厦门 361005; 2. 扬州大学 校长办公室, 江苏 扬州 225009;3. 辽宁教育学院 民办教育研究所, 辽宁 沈阳 315211)
摘要: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政策导向由限制走向管扶并举;办学规模由弱小走向庞大;办学层次由低层走向高端;教育质量由粗劣走向提升。民办高等教育四十年改革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党和政府的支持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前提;法治建设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保护举办者合法权益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持久动力。展望未来,民办高等教育将在建设教育强国进程中大有作为;内涵式发展将成为提升民办高等教育实力的内生力量;分类管理制度下民办高等教育的公益属性将更加凸显;全球化和信息化将助推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方式变革。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民办高等教育; 发展回顾; 基本经验;
未来前瞻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3-8381(2019)01-0011-08
3新时代大学何以开启高质量发展之道
刘尧, 傅宝英
(浙江师范大学 教育评论研究所,
浙江 金华 321004)
摘要: 在教育部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一句“快乐的大学”在坊间引起热议。所谓“快乐的大学”其实就是“轻松的大学”,从表面上看,“轻松的大学”反映了大学生在虚度光阴;但从本质上看,“轻松的大学”却折射出大学面临质量误区。新时代大学应走出质量误区,迈上高质量发展之道。具体而言,大学首先需要认识自身陷入的质量误区;其次需要深刻反思质量误区并树立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宗旨的创新的质量观;最后需要以创新的质量观为引领,从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宗旨、学科建设制度、科学研究机制、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评价标准六个方面创新教育教学体制机制。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 教育质量; 质量误区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3-8381(2019)01-0019-07
4“相互妥协”或“相得益彰”?——反思高校智库与学科发展的关系
侯定凯1, 朱红蕊2
(1.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 上海 200062; 2. 复旦大学 复旦发展研究院, 上海 200433)
摘要: 文章旨在分析高校智库与学科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就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学科发展与创新提出路径设想。研究发现,一流高校智库并非都有优势学科作为支撑,高校智库与优势学科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我国在建设高校智库中存在高校内部“学科依赖”和政府治理“学科偏离”并存的矛盾现象。高校智库需要在知识生产、知识组织和管理、知识传播等环节服务于学科价值链的创新,将自身打造成高校学科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一支力量。政府部门需要完善与学科相关的政策:一是定期修订学科专业分类标准,以促进学科更好地发挥社会服务功能,更好地引领高校智库建设;二是在智库评估中明确与学科相关的指标,促使学科发展与智库建设相得益彰。
关键词: 高校智库; 学科发展; 学科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3-8381(2019)01-0026-10
5行业院校战略行为与外部政策的耦合问题研究
周志强, 亓晶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辽宁 阜新 123000)
摘要: 行业院校战略行为与外部政策之间的耦合关系主要经历了紧密耦合依附性发展、选择性耦合适应性发展、松散耦合多元化发展三个阶段。从新制度主义视角出发,这种耦合关系的演变即是制度规制与创新、制度合法与技术效率、制度外化与内生等组织与制度之间逻辑关系不断衍化的过程。针对政府的过度规制制约行业院校的创新意志、合法性与合理性之间的博弈造成战略决策的摇摆、由外而内的制度化过程弱化行业院校之间的协同、强制与模仿机制下的特色“同形”等问题,文章提出在松散耦合机制下实现行业院校战略行为与外部政策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 行业院校; 战略行为; 政策变迁; 新制度主义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3-8381(2019)01-0036-08
6我国院校研究组织发展的困境与突破路径
王声平1,2, 刘亚敏1, 白文昊1
(1. 武汉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2. 长沙师范学院 学前教育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00)
摘要: 依循院校研究组织发展的历时性,结合院校研究组织的建制方式及其在院校管理实践中的职能、特征、目标追求,文章将院校研究组织划分为行政型、学术型、综合型和独立型四种类型。以院校内部组织管理为切入点,我国院校研究组织主要面临院校决策者科学决策意识淡薄、院校研究组织职能定位模糊、院校组织管理结构封闭单一等问题。促进我国院校研究组织发展的重点是提高院校决策者的科学决策意识,优化院校研究组织结构,构建合理的院校研究评估机制,提高院校研究专业化水平,以及推进院校内部组织协作关系的制度化建设。
关键词: 院校研究; 院校研究组织; 院校内部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3-8381(2019)01-0044-11
7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团队心理资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徐礼平1,2, 李林英3
(1. 北京理工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北京 100081; 2. 遵义医科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公共教学部,
广东 珠海 519041;3. 北京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081)
摘要: 本研究通过对8所高校和4所研究所的127个重大科研项目团队(共580名成员)进行调查,重点对高校的105个重大科研项目团队(共498名成员)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团队心理资本对团队创新绩效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团队责任心在团队心理资本与团队创新绩效关系中的中介效应不显著,而团队知识的中介效应显著;团队责任心和团队知识协同在团队心理资本与团队创新绩效关系中起链式中介效应。高校可从以下方面加强对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团队的管理:在充分考虑研究者的学识和科研能力的同时,积极关注团队成员的心理资本水平和责任心水平;切实加强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持续提升总揽全局的能力;切实加强对团队成员心理品质的建设;通过组会、“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不断推进重大科研项目团队内部、内部和外部间的知识协同。
关键词:团队心理资本; 团队创新绩效;
团队责任心; 团队知识协同; 高校重大科研项目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3-8381(2019)01-0055-10
8高校面向区域发展协同创新的困境与突破
王方1, 何秀2
(1. 浙江工业大学 合作发展处, 浙江
杭州 310014; 2. 浙江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8)
摘要: 服务区域并与区域协同发展既是一流高校的重要特征,也是一流高校建设的源头活水。虽然高校面向区域发展协同创新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一些探索与尝试正逐步展开,但在高校、政府、区域联动等方面我国仍面临高校不愿协同与疲于协同、政府权威缺失与政策缺失、区域需求对接不足与联动机制不足等诸多困境。鉴于此,高校面向区域发展协同创新应基于内生驱动型、政府引导型和区域联动型叠加优化的最优模型,运用生态学理论,通过明确生态位和形成生态流来构建协同创新生态“池”;通过选择j9九游会真人游戏的合作伙伴和组织领导者来组建合适生命体;并通过破解路径依赖和实现生态平衡来形成创新生态链。
关键词: 高校; 区域发展; 协同创新; 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3-8381(2019)01-0065-07
9区域学科与产业协同的实证计量和空间分析——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四省份为例
李玉栋1, 沈红2
(1.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2; 2. 华中科技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摘要: 文章以知识、结构、组织和布局四个维度为系统序参量构建指标体系,运用有序度计算模型、双系统协同度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在2006—2015年间,“丝路带”四个省份内部已经形成了以甘肃为核心的学科优势区域和以新疆为核心的产业优势区域。“丝路带”三大类学科与产业系统的协同度水平始终处于整体偏低状态。从空间分布看,农学类学科与第一产业在新疆的协同度处于“高”水平;理工类学科与第二产业的协同度水平偏“低”,不具有发展优势和潜力;人文社科类学科与第三产业的协同度在“丝路带”大部分省份处于“较高”水平。
关键词: 区域发展; 学科与产业协同;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图分类号: g649.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3-8381(2019)01-0072-10
10我国城市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水平及空间格局探析
刘宁宁
(华东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
上海 200062)
摘要: 城市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水平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不同时期高等教育资源的流动。文章通过对我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水平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讨发现,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呈多中心结构分布,主要可分为国家高等教育中心、国家高等教育次中心、区域高等教育中心、省域高等教育中心和地方高等教育中心五个等级;在样本期内,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整体向西南、西北地区扩散,其中高等教育主体性资源主要向西南地区的省域及以上中心城市扩散,成果资源以华东地区为核心,向西南、西北地区的国家次中心城市扩散,品牌资源空间差异变化较小,路径依赖特征明显;此外,东北、华南、西南和西北地区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格局仍处于初级的中心城市极化阶段,要素的外溢效应不明显,一体化的高等教育资源集聚体系尚未形成,属于典型的“寡头型”集聚方式。
关键词: 高等教育资源集聚; 空间格局; gis空间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9.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3-8381(2019)01-0082-08
11中外合作办学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平衡性研究
陈慧荣1,2
(1. 厦门大学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2. 厦门大学 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 福建
厦门 361005)
摘要: 处理好中外合作办学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平衡性关系,是未来几年中外合作办学发展需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文章以1999—2017年相关数据为基础,运用相关性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本科阶段中外合作办学学科结构和我国产业结构的平衡性。未来几年,中外合作办学应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重要合作领域,引进国家紧缺和急需的学科专业;融合国(境)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产业结构需要的特色学科;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初衷,促进跨学科、新兴学科建设;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学科结构; 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3-8381(2019)01-0090-08
12我国高校境外办学: 特点、问题与推进策略
李淑艳
(江苏大学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江苏 镇江 212013)
摘要: 我国高校境外办学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境外办学呈现规模较小、发展速度缓慢,办学方式多样、办学特色不鲜明,“双一流”建设高校参与较少等特点;此外,我国高校境外办学还存在政策保障措施缺乏、高校自身国际竞争优势不彰、境外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滞后、学历学位认证的国际合作有待加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积极采取相应的策略:
尽快出台鼓励和规范境外办学的政策措施;将境外办学纳入高校发展整体布局;提高我国高校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历学位认证的国际合作。
关键词: 境外办学; 政策保障; 国际合作; 人才培养; 推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3-8381(2019)01-0098-06
13高校本科专业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文学舟, 梅强, 关云素
(江苏大学 管理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13)
摘要: 文章以j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调查了276位本科生,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教师教学水平、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动机、学生学习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学环境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以及在此过程中学习自主性中介作用的发挥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教学环境、学习自主性均会显著影响教学效果,且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显著的中介作用;而学生学习动机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缺乏显著性。文章分析了实证结果产生的原因,并从高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入手,提出了针对高校本科专业有效提升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本科专业; 教学效果;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3-8381(2019)01-0104-09
14研究型大学本科生课程学习参与度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屈廖健1, 孙靓2
(1. 江南大学
田家炳教育科学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2; 2.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教育学院,
美国 宾夕法尼亚 16802)
摘要: 本科生的课程学习与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是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基础。本研究从学生参与度理论入手,基于本科生学情调查数据,对四所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课程学习参与度的五个维度——课下自主学习、课堂投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程认知内驱力的现状与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不同个体特征本科生的课程学习参与度有显著差异,但明确的学术志趣与正向的课程学习经历可以减少或消除差异。小班互动分组式的教学方式以及较高的课程质量是本科生有优良课程参与表现的关键,并且其还通过学术志趣间接对课程学习参与度产生影响。因此,高校可从群体学习特征、专业认同、教学方式、课程质量等方面入手提高本科生课程学习参与度。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本科生; 课程学习参与度; 教学方式;
专业认同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3-8381(2019)01-011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