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国家和区域需求推进学科内涵发展
学科是高校的基本组成元素,是高校教学、科研、师资等方面实力的集中反映;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根本基础,特色学科是特色大学的基本前提。经过多年的发展,上海高校的学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学科发展视野已从国内竞争转向国际竞争,学科发展模式已从外延发展转入内涵建设,学科发展目标已从“物的增长”转向“以人为本”,但同时也存在着拔尖学科还不够多、学科重复设置现象依然存在、学科发展对接服务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需求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
为大力推进高校学科优化和内涵发展,对接国家和上海重大发展战略需求,上海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原则,以提升学科水平、争取国际学术制高点为目标,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编制《上海高等学校学科发展与优化布局规划(2014-2020年)》,努力形成布局合理、高峰凸显、高原崛起的学科布局。该规划已于2014年底发布实施。
分类支持一批优势学科率先建成高峰学科
面向国际学科前沿,瞄准国家和上海市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建成一批国内领先、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制度先进、高端人才集聚的高峰学科点。分4类明确建设数量、建设目标和遴选标准,分别予以不同强度的支持:
ⅰ类高峰学科。建设目标是一级学科点保持或建成全国第一,总体实力达到世界一流。入选原则是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一的一级学科点,或有望在本规划周期内建成全国第一名的一级学科点。初步遴选政治学、生物医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21个一级学科点作为第ⅰ类高峰学科进行建设。
ⅱ类高峰学科。建设目标是一级学科点综合实力趋近全国第一,并在若干学科方向达到世界一流。入选原则是对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科基础较好(原则上为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排名前两名或前10%),且经建设能大幅缩小与全国第一名学科点的差距。初步遴选理论经济学、海洋科学、中医学等11个一级学科点作为第ⅱ类高峰学科进行建设。
ⅲ类高峰学科。建设目标是若干学科方向达到世界先进,培育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团队。入选原则是学科方向所依托的一级学科须为市属高校重点发展学科,自然科学类须有国际先进特色研究方向;人文社科类须有国家、教育部重大项目或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支撑。经过研究分析与科学论证,初步遴选了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研究、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创新、集成计算和材料设计等22个学科方向作为第ⅲ类高峰学科进行建设。
ⅳ类高峰学科。建设目标是成为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学科,通过错位竞争、同城协同,使上海该类学科整体水平进入国内前二名。入选原则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但尚未布局,或者学科基础较好、能够提升上海整体学科实力的一级学科。通过研究分析与科学论证,初步遴选哲学、核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等32个一级学科点作为第ⅳ类高峰学科进行建设。
巩固提升一批潜力学科形成高原学科
建设“高峰”学科点需要有宽阔的“高原”学科群作为土壤和支撑,因此,上海鼓励高校利用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方式转变后的校级统筹资金,构筑具有广度和厚度的高原学科群,其中对于符合上海市重大战略需求的学科建设项目,由市级财政给予专项支持。主要分两类进行建设:
ⅰ类高原学科。建设目标是一级学科点进入国内前三名或前20%,各一级学科点中至少1至2个二级学科或方向达到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入选原则是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排名进入全国前30%,或有国家重点学科、上海高等学校一流学科支撑的一级学科点。初步遴选169个一级学科点作为第ⅰ类高原学科进行建设。
ⅱ类高原学科。建设目标是特色学科方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入选原则为市属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的学科或特色学科点。初步遴选17个一级学科点作为第ⅱ类高原学科进行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