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j9九游会登录

>> 返回j9九游会登录首页

 

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政策评估室主任 杨银付

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首先是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规划纲要》在四处从不同层面和视角集中阐述人才培养观念:一是在指导思想中,重申党的教育方针。二是在工作方针中,强调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办好每一所学校,关心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三是在战略主题中,提出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把“三个坚持”即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作为对人才培养的关键性要求,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四是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中以“五个树立”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树立人人成才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来诠释人才培养观念的更新。这些阐述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在更新人才培养观念的前提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规划纲要》提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温家宝总理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他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现在,在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认知,认知是教学的一部分,就是学习。在认知方法上我们还有缺陷,主要是灌输。其实,认知应该是启发,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知识的本身。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解放学生,不是不去管他们,让他们去玩,而是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

针对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规划纲要》主要强调了三点核心要求:一是注重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二是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三是注重因材施教。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面向全体,正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唯有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地做到面向全体。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要使我国“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世界范围内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的竞争。谁能够培养、吸引、凝聚、用好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谁就抓住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实现发展目标的第一资源。”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要求,“要认真思考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更多的杰出人才?从而对教育体制、办学模式以及小学、中学、大学的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研究,整体谋划。”

《规划纲要》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度重视,突出推进改革,“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规划纲要》强调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综合探索。一是面向全体培养每一个人的创造性,注重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自由探索的环境,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品质与思维习惯,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二是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整体推进体制改革,包括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等。三是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专项支持举措,如实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包括实施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四是提出积极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如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鼓励高等学校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支持有条件的高中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实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五是教育内外要共同努力,为拔尖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是我国教育的一项基本制度,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挥导向性、“指挥棒”的作用。自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规划纲要》将高考制度改革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教育质量提高,促进高素质人才、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提出了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的改革三原则。在高考制度改革的具体设计上,《规划纲要》主要强调了以下重点改革内容:一是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把普通本科和高职入学考试分开,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办法则由各省区市确定,同时探索高水平大学联考;二是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建立国家考试科目试题库,完善统一命题和分省命题方式;三是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试行部分科目一年多次考试;四是探索多元录取,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并辅以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和破格录取等方式选拔人才;五是深入推进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改革,发挥和规范导师在选拔录取中的作用;六是强调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保证考试招生公平、公正,强化考试安全责任。高考改革涉及面广、敏感性强、关注度高,《规划纲要》提出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考试改革方案,指导考试改革试点。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需要体制环境,需要进一步改革教育体制。

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其基本目标是正确处理政府、社会、学校之间的关系,逐步形成政府宏观管理、社会有效参与、学校自主办学的教育新体制,其中从宏观到微观,逐步形成新的政府治理制度、现代学校制度与人才培养制度。

摘自:《人民政协报》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2003——2010年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j9九游会登录的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