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j9九游会登录

>> 返回j9九游会登录首页

 

1、高强网友的建议:建议国家建设200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解决出高端人才问题;其余本科院校办成特色实用性大学,解决高级劳动人 才问题.此类学校一律称大学;将现有的专科、高职全改为学院,取消职业一词,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中专学校就是培养合格操作人才。这是我们广大网友看到的 加快高等教育最有效的建言,不公解决了当然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而且也实现了大众化高等教育的目标。目前没有一条建议能象这条建议一样,能够真正让高等教 育加快发展。

2、一网友建议:高校校长的行政级别,是高校校长官僚化的重要原因.建议国家尽快废除.禁止官僚插足高等教育.禁止高等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过于奢靡.高等学校校长应该由职业教育家担任,禁止任何官僚涉足.教育部长只能由教育家担任,不要成为官僚解决部级官位的指标.成为升官的落脚点.

3、应将国家教育部直属知名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每年的招生人数按各省、市、自治区当年的高考人数进行分配,以体现高考的公平,因 为这些高校是全国人民的高校,是用全国纳税人的钱办的,不是北京、上海、天津人的专利。建议应大大降低这些高校在所在省市的招生比例和规模,同时应大大扩 大这些高校在中部生源大省如河南省等省份的招生比例和规模,因为这些省份教育部直属高校太少,生源太多,升学压力太大,教育部直属知名高校每年在这些省份 招生人数太少,太不公平。

4、(社會)高等教育,为什么高校收费高?学术风气不正?很好的办法:学生每上一节课负一次费用,那些讲的不好课,学生是不会听,也不需要负课时费。看高校的教师认不认真做好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因教师是聘用制,如果学生不去听课,自然教师就无法生存,这门课肯定讲的也不好,学生觉的没有用,不受学生欢迎。其实,有些课,如果学生能自学的可自学,就不用交更多的学费。从理论上证明,高校的高学费可以得到控制。高校的整个学费由课时费、听报告讲座费、住宿费、生活费、学本费、相关活动费组成。每一必都是使用时付款,这样付费有依有据,更明细化。

还有,建议高校本科和研究院分开。从管理体制和财务都要分开。这样会更科学有效,合理分配资源。研究院也会更好的开展教学及研究活动。本科和研究院都有了专项保障。

 

5、一、大学教育不能只盲目扩招,还要做到严出,其中主要做到严正考风,老师考试前不要漏题。

二、大学教育应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现在的老师很多都忙着创收,除了上课外(甚至上课也是敷衍了事),根本就不管学生,即使是研究生阶段也有这种情况。

三、大学老师级别和工资待遇的评定不要以论文的数量取胜,应以质量取胜,更不要限定在每年一定要出多少论文,因为真正有质量的论文是要花几年甚到几十年时间才能成的。

6、建议对高校所办独立院校予以规范!强烈建议:

一是取消!因为考分太低,学制又短,师资又弱,尽管校舍做得好,但误人子弟!因此类学校基本上是以赚钱为目的!!

二是如果取消不了,建议改成相应的职业院校,或继续教育院校!!!!

 

7、学校应结合本地实际,每年组织学生至少参加一次参观工厂等活动。通过活动,让每一名学生写一篇感想或体会,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积极准备并到祖国最需要、最能发挥其作用的地方去,努力在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岗位上发挥其聪明才智,建功立业,实现其真正的人生价值。

 

8、支持廖辉网友意见,代表了广大网友的心声:对于近期一些教育界人士抛出的国家教改:“将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只把大本纳入全国统考,大专招生考试下放到地方”。从表面来看是减轻了国家财政支出,让某些高校拥有更多自主招生权,实际上是变相的扩招高职生,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但我觉得这些提建议的人士根本没有经过实际调查,毫不去深入的去研究,全靠自己凭空想象。

我觉得这样做就会把高职教育搞成了国家不重视的次等教育,高职教育是考大学无望孩子的收留所。这通常不符合中国人的全统择优观念《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再回到几千年前去纠正那些与当今经济技术社会不相适应的思想》,这样只会使我们的家长和学生更加鄙视职业教育,本来我们的家长和考生就是人生的第一次选择对于技术应用型教育本来就很陌生,从而导致考生扎堆报考本科院校,还有好一部分高中文化课成绩不好的考生将会放弃接受高职教育的机会,在他们看来高职教育不被社会认可,它不是大学的一个类型,与其这样倒不如直接进入社会跟别人学一门手艺,省一些钱和光阴》将失去了对人们吸引力。我认为应对当前的“用工荒”“高级技工奇缺”的问题,不是简单把技术应用型人才想像成某种商品,没有了就拼命的去招,然后进入高职院校染一下《有些人甚至想出压缩学制这种“大跃进”的方法快出人才》就是技术人才了。国家应该在这方面实行宏观调控比如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工资和地位,以市场为指挥棒这类人才。否则你这边疯狂的培养,那边疯狂的流失《毕业生进入公司后向赚钱多,自由高的行业转移》,长久以来就搞成了恶性循环。

 

9、1.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应该加强。现在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用之造福于民,而是自以为是的钻一些制度的空子。我觉得根本上还是道德素质低。我觉得现在的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加强他们的人品教育?如果一个人品有问题的高学历者,我不知道他今后的人生道路到底能走多远?

2.大学生的理论学习应与实际工作相匹配。现在很多课本知识都与实际工作存在一定差距,有的甚至是差别很大,学以自用,在很多专业学习方面是否成了一句空话。

3.实习期的工作能力,应做为大学生毕业的重要考核标准。很多用人单位都觉得如今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如以前八,九十年代的中专生,他们的志向远大,对薪金的要求也高,但是他们有没有想过,他们刚到单位,到底能给企业创造多少财富?所以,大学生实习期的工作能力考核,不能只流于形式,应该有所加强。

4.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多的女硕士坠楼事件,男博士自杀事件为我们敲响警钟。他们的离去不止为家庭带来痛苦而且为国家带来损失。这些掌握了高新知识的人们心理素质却如此脆弱。所以我建议各大高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5.现在高校的硬件设施越来越好,可是教学效果却不如以前好,学生也不如以前认真。我认为这与上大课有关。以前学生少,小班授课,教学质量有保证。所以我建议尽量的进行小班教学,加强学生之间讨论交流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

 

10、一名网友对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几个看点:

一点: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   逐步取消高校行政级别

条文摘录:“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其点评意见:学校行政化是中国学校的一大特色,学校一定程度上并没有按照自己的规律去发展,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好比当年的农村改革将务农自主权还给农民,学校获得自主权必将释放出巨大活力,培养出一代代创新人才。同时这也是学校有教育家来办的体现。 

 

二点: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   营造“行行出状元”的社会氛围

条文摘录:“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其点评意见:职业教育是我国能否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贫困群体生存状况能否好转、社会能否保持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重视职业教育凸显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有利于营造“行行出状元”的社会氛围,体现了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职能。

 

11、   :

1. 中国的教育是大国多人口的教育,自然要面向全体老师和学生,提倡终生教育的思想。

2.纲要的设计即有近期的目标又要照顾中国的长远发展目标。要根据中国20--50年后的发展人才需求来制定中国的教育发展纲要。

3.教师的发展和工资奖励制度,学生的长远发展和评价体系、教育行政的设计和管理体系、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规划以及投资规划等,都要有一个固定的框架体系,又要有一定灵活的辅助体系,还要有一个创新的发展体系,体现发展观的思想。如小、中、大学的教材制定,即要有一个固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教材主体知识,又要有学生实践实验参与社会活动的辅助教材体系,还要有一个创新的网络的或其他的个性化的教材体系。又如教师薪资问题,同样是三块:固定的工作薪劳,额外工作的奖励工资,激励创新辅导学生的报酬等等。又如学校的投入,也是提倡国家投资占80--95%,社会企业捐助,自主创造(自办企业、本校的经验介绍和推广品牌创新、国际办学等)外国人能够创立自己的国际化学校,我们为什么不能够鼓励一些大学、中学、小学等开展广泛的国际办学。政策的制定要有法定的严格执行的条款部分,这是不能有一丝更加的,要严格检查的,还要有灵活的部分、鼓励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和社会备界头发教育的人士主动参与的意为和积极性,同时还要有个性化的特殊教育、网络教育,手机教育、电视传媒的教育、民间的传统的教育、民族的特有的传统和社会生活的教育。教育主体化、灵活化、多元化、国际化相结合,不能过于死板,也不能过于灵活,好看、好听、不切实际。最为重要的是纲要的制定要和中国的人才长远需求紧密结合,要具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指导性、跟踪检查。   4 培养更多的人,愿意到农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设那些急需要人才的地方去工作的人。许多农村的孩子上学了,走了离开了家乡,学成后,很少有人愿意再回家去建设自己的家园。发展农村事业,关键是人才。我们不缺人才,可是有了人才不愿意再回家创造、改变农村的现状。我们许多农村教师辛苦培养了许多孩子成才了,那些成才的孩子没有回家建设自己的家园,反而去那些比较富裕的城市,这是农村教育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人才的培养上,即要有生产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也要有更多的服务型人才的培养(如社区服务、医疗保健、旅游服务、法律咨询、家政服务、海洋养殖保护、饮用水的保护、地下设施的安全管理等)

5 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的生涯问题越来越突出,是否可以实施小班额教育模式,让更多的学生感受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真正享受公平公正的教育资源,特别对那些提倡“全纳教育”的想法,有了一个更好实施的政策扶持和教育环境的创造的机会。

6 在创造力的培养方面,我们是否在教材设计上体现创造力,在教师培养上体现创造力,在教育教学评估上体现创造力,在大学录取上体现创造力。中国人不缺创造力,主要是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了什么,社会教育的导向问题是我们制定纲要的必须事先考虑的问题。

7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政治、经济、中国各民族的大融和的发展,中国的社会服务体系越来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越来越健全,在挖掘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在继承民族特有的知识、科学、人文知识体系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在深入在拓展中国特有的传统、发展壮大中国文化内涵、保护我们特有的现有环境质量,提倡人民即努力工作和学习,又要健康生活,享受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带来的社会福利和权力,提倡反对暴力、反对战争、反对称霸、反对色情、反对浪费,一定要宣传中国文化传统教育,宣传国防安全教育、安全卫生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公民教育、环保教育、健康保健教育、创新教育、法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素养教育、社区交流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

8 随着中国的发展,在空间上,有地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大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世界仅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太空的开发和利用、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孙悟空、哈里波特类)、生物资源(特有遗传资源)开发和利用,我们在发展教育制定教育纲要的时候,要考虑中国未来的发展与可利用的资源,这样才能具有前瞻性。同时,要对世界的格局演变和社会性质的变化有一个考虑,我们提倡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发扬什么样的社会公德,我们通过这个纲要达到什么样的社会目的。这是必须要明确的问题。

12、中国高等院校应该承担起更大的社会文化引领作用,与社会一起共享高校的图书资源和体育设施。这个时候我们常常面对的是一种矛盾的状态,一方面是由于经费紧张所造成的“资源短缺”,另一方面却是“现有资源利用的不充分”,也就是说有很多现有的“宝贵资源”并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还没有“惠及”到我们的学生、我们的社会。

 

13、1、现在越来越多的中专院校被评为大专院校,大专院校被评为本科院校,可是他们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水平并没有真正达到要求,再加上每年不断扩大大学生招生,不但影响了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导致大学毕业生到处都是,就业危机严重,我建议教育部要严把学校质量关,严格限制学校的招生人数。

2、针对研究生招生,大部分学校还在实施公费、自费制度,我觉得存在不公平之处,部分学校自费生什么补助都没有,我建议教育部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提高自费生的待遇,最好的办法就是所有高校尽快实施奖学金制度。

3、研究生的素质大不如以前,学术论文造假现象严重,我建议对研究生毕业要严把质量关。目前部分学校研究生实施两年制,学生第一年学习专业课,第二年忙于完成毕业论文和找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对所学专业进行深入研究,建议研究生阶段不应少于3年,学校应适当为研究生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

4、目前各大学院校在培养创新型大学生方面普遍存在不足,学校在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尤其是研究生,应突出研究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而不是每门课都必须考多少分才能过关,这种培养方式早就已经过时了。要改变这种情况,我建议首先要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素质,使他们认识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14、高校作为国家高素质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肩负着国家未来现代化建设的重任,但现在高等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下面是本人的一些个人体会以及建议:

1.现在高校教育太注重多和广,而不注重专和精。课程开设的太多,但没有一定的深度。学完后不知所云,有些课程的开设只为了修学分,考试过后全部忘掉。有些课程的开设不符合学校的实际,学校应有自己明确的定位。

2.我们提出构建创新型国家,高校更应该注重创新。现在高校只注重理论的教学,而在实践方面比较欠缺。理论和实践脱钩现象严重。还有就是有些实验只停留在理论阶段的证明,没有创新;实验设备落后,有的甚至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水平,与当今高新技术和高新理论显然不匹配。教学应该与时俱进,否则就会倒退或驻足不前。

3.还有就是高校应该注重教学质量,大多数教师还停留在“读”课本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一些教授把太多时间用在自己课题的研究,而花在教学方面的时间较少。还有就是现在教师队伍应该多提拔一些有精力的年轻教师。

4.再者就是学生的考核制度,现在还只停留在按考试成绩评定的阶段,希望以后更加关注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5.最后就是加强在思想道德和心理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由于学业和就业的压力,很多学生需要得到心理方面的指导。应该更加关注心理健康,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信息内容来源:教育部网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2003——2010年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j9九游会登录的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