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j9九游会登录

>> 返回j9九游会登录首页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 闵维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出了我国从现在到2020年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将对我国教育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促进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进而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整体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教育投入不足仍是发展制约因素

从经济建设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本已成为今天时代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源泉。从政治建设的角度来看,如果要建设一个具有高度社会主义文明和民主的国家,就必须扩大人民受教育的机会,提高人们行使公民权利的责任感。从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教育机构在任何社会里都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镇。从社会建设的角度来看,为了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必须通过发展教育来培养能够自觉履行应尽社会义务的社会成员,提高人们对社会应有的责任感,增进不同社会群体相互理解与和谐相处的能力。总之,教育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各方面发展的全局。我们必须切实把教育放在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战略地位,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把科教兴国战略落到实处。

实现《规划纲要》提出的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不仅需要全党、全国和教育战线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而且需要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经费是教育事业实施的保证,公共财政是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如果没有可靠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发展目标就只能是一纸空谈。总的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在大幅度增加财政性教育投入的同时,建立了以政府拨款为主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有力促进了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并且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推进了教育公平。

尽管我国在教育发展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用《规划纲要》提出的更高标准来看,教育投入不足仍然是制约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非义务教育尚未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国家提出的教育投入目标和增长要求尚未完全落实到位,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仍然突出,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有待提高。

加大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确保《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得以实现,我们必须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和效益。首先要加大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力度。早在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2006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同年10月,在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中再次重申了这一教育投入目标。根据国际比较研究,目前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公共教育投资比例的国际平均值为gdp的4.37%;如果考虑到财政收入能力和财政配置结构,则相应的公共教育投资比例平均值为4.11%。而从需求角度来看,与我国目前教育发展目标相应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需求占gdp比例的国际平均值为4.49%。因此,加大财政性教育投入力度,争取尽快实现4%的目标,是实现《规划纲要》提出的教育事业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加大力度推动财、税、费、产、社、基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体制的形成和完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在民间的积累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即民间财富已经有可能对教育等社会事业作出显著贡献。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不仅成为必要,而且已经成为可能,关键是国家要通过适当的税收政策和财政政策予以鼓励和引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最近财政部对民间给予学校的捐赠采取财政配套政策。也就是说,当一个企业家给予学校捐赠时,不仅能够享受一定程度上的税收优惠,而且接受捐赠的学校还可以享受一定数额的财政配套拨款。100万元的捐赠可以看到200万元的捐赠项目效果,这种捐款的乘数效应将会有效引导社会资源向教育领域的优化配置,也会激励学校在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

还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拨款体制改革和学校经费使用制度改革,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和效益。根据我国国情,还要鼓励民办教育的发展,动员民间教育资源,为年轻一代提供更多受教育的机会。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范民办教育的发展,逐步形成国立、地方公立、民办并举的多元办学体制,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国家面临的教育财政压力。在这方面,日本、韩国、菲律宾等许多东亚国家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公平配置教育资源才能促进社会进步

在加大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和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同时,需要特别注意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我们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必须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群体倾斜,使教育机会和教育成就在我国社会全体人口中的分布更加均衡。

公平的教育成就分布才能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研究发现,一些国家教育总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经济增长的效应,核心问题就在于教育公平化的缺失。他们使用中国、印度等12个国家的1970年-1994年数据分析表明,在考虑了教育程度平均提高的情况下,非均等化的教育分布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在教育经费方面必须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对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教育资助,制定学生资助的法令法规,强化政府、学校、社会、学生家庭及个人在助学资助中的责任和义务,继续完善和落实现有的各项资助政策,建立义务教育外的各级各类教育资助体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增设优秀学生的国家奖学金助学金,以利于人才培养和受教育机会以及教育成就的公平分布。

摘自:《中国教育报》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2003——2010年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j9九游会登录的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