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大学生创业需要“专业教练”
被媒体称为“中国创业教父”的李开复先生,对其作了一次独家专访。在这次专访中,李开复表达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重要的观点:大学生创业需要“专职教练”……
李开复是个“飞人”
次伴随他一起出行的,还是那个“新秀丽”牌子的蓝色超大旅行箱———它见证了李开复最近两年的行程:数十万公里,大半个中国。
4年前,李开复从微软辞职去谷歌,引发了两大it巨头轰动全球的官司。2009年9月,李开复离开谷歌,高调宣布在中国成立“创新工场”———这种新的天使投资和创新产品的整合,被媒体称为“创业者的黄埔军校”。
在这之后,他便开始了“飞人”般的披星戴月的城市接力。杭州、南京、西安、广州、成都、武汉、哈尔滨……他总是打仗般地穿梭在各大城市的高校,几乎每天演讲3场,宣传他的“创新工场”,与大学生交流,并借机招揽人才。
“每一次的日程,都超乎想象的紧张。”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李开复透露了一个小秘密———他的团队给了他一个“铁人”的外号。
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有位学生说想模仿他的职业生涯。他却告诫这位学生:“走自己的路,不要模仿任何别人,更何况我的职业生涯走反了———我先做教授,然后去了3个伟大的公司,最后创业。我应该先创业,做出3个伟大的公司,然后退休做教授。”
世界因他而不同
其实,早在10年前,李开复就开始走进国内高校进行演讲,与大学生分享他的职场心得和为人处世、修身养性之道,指点大学生如何走出成长的困惑。
2005年7月至2009年9月初这4年,在担任谷歌全球副总裁和中国区总裁期间,他很庆幸“拥有20%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业”。他把这些时间全部了用在大学生工作上。
干着这样的事,李开复受到了人们的赞赏,被誉为“超级辅导员”、“校园教父”。
一个全球it界的华人精英,一个创业公司的ceo,为何如此热衷于中国教育和学生的成长?
时间回到2000年。当时,李开复在微软中国研究院任职,负责招聘大量学生进入微软是他的一项重要工作。这让他渐渐了解了中国学生,发现了他们的问题。
他至今仍忘不了和一个暑期工的谈话。一天,在研究院的小会议室,这个就读于国内某知名大学的学生找到他,向他讨教人生的规划。“开复,我希望自己能像您一样成功。而根据我的理解,成功就是管人,管人这件事很过瘾。那么,我该怎么做才能走上管理者的岗位呢?”
学生的话让他大感意外。“一个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对成功的认识,竟是如此片面和肤浅。”他不禁感叹,其想法折射出的是中国社会由来已久的通病,那就是希望每个人都按照同一个模式发展;而在衡量个人成功时,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标准———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
后来,他将这个故事写进了自传《世界因你不同》。
“这种现象反映出的是中国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迷茫。他们在多元社会里各种价值观的冲击下,逐渐丧失了独立的判断力,并逐渐背离了正确的价值观。”那段时间,他反复思考着这样一件事:经过了近百年后,中国青年终于能够接受先进完整的教育,能够有条件专心读书并成为时代的骄子,他们理应成为融会中西的精英。不过可惜的是,他们虽然有幸出生在自由选择的时代,但时代并没有赋予他们选择的智慧。
2000年,李开复遵循内心的选择,撰写了《给中国学生的第一封信———从诚信谈起》。从此,他与中国大学生的不了情缘就此结成。他开始奔走于国内各大高校作巡回演讲,并且一直坚持到了现在。演讲的内容涉及纯学术的计算机研究,也涵盖科学、教育和人文的关系,更多的却是中国大学生如何做人和做事。
在这样的过程中,他深切地感受到,学生们对这种价值观指导的迫切需要。这也让他欣慰自己当初没有轻易放弃。于是,他又更投入地给学生写了第二封信、第三封信……一直写到第七封信。
也正是从写第一封信开始,他逐渐产生了创办私立大学,试图改变中国教育现状的念头。之后,他建立了“我学网”,出版了3本针对大学生的书籍。他希望自己做的这些事能带给学生以及教育界一些启示。
直到今天,李开复“虽已远离教职多年,但现在却成为了众多青年学生口中的‘开复老师’”。这种回报似乎超越很多对他的赞美之词。
你想好了吗? 李开复喜欢这种称呼,也因此更加关心大学生的成长与创业。
不过,谈到大学生过早自主创业,他更多的却是“泼冷水”。
他说,有一次他在华中科技大学演讲,一名计算机学院的同学问 他:网上有一个热帖说,重点院校计算机学院毕业的“正牌军”打不过电脑职业培训机构出来的“游击队”,“想让开复老师谈谈看法?”
李开复说,他当时是这样回答的,如果你考入了名校,又学懂了学校教给的知识,并珍惜暑假实习、培训的机会,那么,一点都不用担心你的能力,更不用担心打不赢那些“游击队”。
随后,李开复却话锋一转———高校里,考高分的人不见得是最厉害的。“我最近面试了20多名工程师,其中有实习经验的笔试最差者,也比没有实习经验的笔试高分者好。”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