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j9九游会登录

>> 返回j9九游会登录首页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关晓辉 吴维仲 王建元 马志和 杨永清

摘要 :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教育改革的趋势和高校未来发展的方向。高校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通过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 : 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实践

作者简介 :关晓辉(1962-),男,满族,辽宁铁岭人,东北电力大学教务处,教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教学管理;吴维仲(1972-),男,吉林九台人,东北电力大学教务处,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实践教学管理。(吉林 吉林 132012)
基金项目 :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发展研究”2008 年度重点专项规划课题的研究成果。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面临的问题也愈来愈多,其中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凸显 ;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渴求以及对高校科技成果的更多关注使高校向创新创业教育的转变成为一种必然。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应该从普及着手,而且有必要在高校教育中加以规范化和制度化。因此,高校毕业生创造力和创业能力的普遍提高就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根本职责,创新创业教育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培养目标和高校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更新教育理念,构建相对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在教学实施中逐步完善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已形成广泛共识,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方向的切入口。它要求高校在培养目标上重新定位,即高校的培养目标不应该是知识的继承者,而应该是知识和财富的创造者。为此,高校应将创业理念、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将创业精神融入学生的人格培养中去 ;将创业思想整合到大学的其他课程之中,促进教学模式、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的改变 ;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增加实践性强的教育课程和科技活动,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将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融入学生的品格之中。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特点制定相对合理、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创新创业教育是东北电力大学“一实两创”( 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5 年开始,学校对培养方案采取 2 年一小修、4 年一大修的方式,组织各专业本着“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突特色”的原则进行培养方案的修订,构建课内外相结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1)自2005 级开始在培养方案中增设全校性的包括创业教育内容的普通教育选修课“大学就业指导”(20 学时,1.0 学分)和必修课“专业创造心理学”(40 学时,2.5 学分)课程。(2)各专业将创新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作为创业教育的着重点,适当压缩理论学时,增加实践教学在培养方案中的学时比例,整合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并通过学校现有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力运行仿真中心及输变电运行训练中心等教学设施的预约开放式运行管理,完成较多学时的实践性教学。(3)在统筹课内外计划的基础上,在突出科技调研、科研报告撰写、专业创新设计的基础上,通过积极开展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辅相成的科技创新活动、学生科技竞赛等与创业教育密切相关的教学环节,重新优化制定了10 学分的课外培养方案。

二、以“质量工程”为契机,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支撑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整合力量、多方配合才能顺利和有效地进行。

1.落实“质量工程”,探索“创新教育”机制

2006 年 5月,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总结东北电力大学本科教学工作经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本科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学校组织召开了 2006 年教学工作会议,制定并实施了《东北电力大学“十一五”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创新工程》,该工程共包含 7 个子工程,分别是“人才培养创新子工程”“、精品课建设子工程”“、教学成果培育与攀峰子工程”、“教学名师与青年教师教学标兵选拔子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子工程”、“教学团队建设子工程”和“教学质量保证子工程”,同时制定了各子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案及配套的奖励机制。2007年,学校结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 [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2007]2号)文件精神,对我校《“十一五”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创新工程》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至此,学校的“创新教育”机制初步建立。经过近几年的实施落实,学校的各项教学工作秩序井然,教学成果和质量工程取得丰硕成果,2009 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项,3 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 个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实验室被确定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成了国内高校唯一拥有 66/200kv 变电站的“输变电运行训练中心”。

2.做“伯乐”式教师,建设创造性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的优质师资队伍,培养创造性的“双师型”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结合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和我校“教学名师与青年教师教学标兵选拔子工程”,学校一方面加强对创业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制定激励措施,鼓励现职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或有计划地选派有潜质的青年教师直接参与创业实践 ;另一方面,聘请一些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到校任兼职教师,或兼职从事创业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扩大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与此同时,学校依托在吉林高新技术开发区建立的东北电力大学科技园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加强创新创业领域的学术研讨和科学研究,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近年来,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学校新增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 1人、吉林省教学名师 3人。

3.优化整合教学设施,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保障

结合“质量工程”文件精神和我校“实验教学改革子工程”实施方案,学校按照“加强基础、整体优化、资源共享、凸显特色”的思路,对现有实验室和实践基地进行了优化整合,并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实验实训设施的建设力度。学校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4 个,省重点实验室和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 个,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 1 个。建成了国内高校唯一拥有 66/200kv 变电站的“输变电运行训练中心”1个,电厂生产过程模拟与演示实验室 1个,电力运行仿真教学中心1个。这些实验室均实行预约开放式管理,如大学物理实验、工程实训等课程实行选课制,从而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了有利的设备保障和师资保障。

三、开展科技实践活动,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高等学校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要在校园内构建和营造一个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搭建创新教育平台。

1.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

科技实践活动是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为此,学校制定了《东北电力大学大学生课外科研基金管理办法》,学校设立学生科研专项经费,鼓励学生科技立项。通过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学校从物质和人力上对学生参与科技活动予以保障。以“东北电力大学学生科技创业中心”为平台,聘任学校各个学科专业的骨干教师为中心的指导教师,支持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与实践,鼓励学生创新,帮助他们创业。中心自创建以来,已接受学生立项 20 余项,到目前为止已有 8 项科研项目通过了吉林省高校专家和校内专家的鉴定,其中邓斌等三名同学开发研制的“智能型迈克尔逊干涉仪”具有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性能稳定、操作方便等优点,已经达到国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学校教师积极吸收学生参加科研课题的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调动了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的热情,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因特雷”工作室的同学结合自己专长开发研制的多功能抢答器获校首届科技奖评选一等奖,并被吉林市公安局、吉林市团委等多家单位使用,受到好评 ;“挑战者”工作室与 30 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为100 多家企业建立了网站。

2.设立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实践

2008 年以来,按照“东北电力大学实验教学改革子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制定了“东北电力大学大学生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自主开放型实验项目管理办法”。本科3 年级、专科 2年级的学生可以 3~4人的团队形式申报立项。立项项目原则上要在一年内完成,学校将给予200~1200 元的经费资助,并配备一名指导教师。目前,已有 197 个项目获得学校资助。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实践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 通过学生科技竞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结合学校的实习实践教学,针对国家级、省级学生科技技竞赛(如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竞赛、程序设计竞赛、节能减排竞赛等),积极组织开展校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并有意识地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突出竞赛活动的创新性、创造性和工程实用性,在为参加国家级、省级竞赛选拔优秀队员、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造就了一支学生科技创新骨干队伍,带动了一大批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科技创新氛围,进一步突出了“一实两创”的人才培养特色。近三年来,我校在各类学生科技技竞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12 项 ;省级一等奖 43 项,二等奖 47 项,三等奖 56 项,位居省属高校前列。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趋势,也将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促进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和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思路。新的历史时期呼唤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高校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理解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深刻含义。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不断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必将进一步促进学校培养质量的提高,满足社会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俊.论大学生创业教育[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2]余瑞玲.关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3).

[3]张平.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j].中国高教研究,2002,(12).

[4]吴文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着力提高创新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8,(11).

[5]白雪,关晓辉.创业培训教程[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10.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2003——2010年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j9九游会登录的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