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及特点
1.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与国外高校创业教育几十年历史相比,我国创业教育相对起步较晚。一般认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最早实践始于1997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1999年,国家《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同年,由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等有关部门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开始启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教育开始向全国高校扩散,并开始受到了各高校普遍重视,但直到2002年,有具体系统和实质性内容的创业教育才开始实施。其间,教育部在清华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9所院校进行创业教育试点。2005年,国外已经十分成熟的国际创业教育项目kab (know aboutbusiness),才由团中央、全国青联通过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引入我国高校。
2.创业教育目标模糊
美国创业教育是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目的是培养更多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而我国创业教育基本上是学生进入高校后才开始进行,并且高校有关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大多不是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是立足于解决学生就业和提高就业率,或者立足于培养优秀群体,取得比赛名次,产生新闻效应上,整个创业教育过程大部分学生不能参与其中。因此,有学者很形象地指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印有极强的精英化痕迹,大多数学生只是袖手旁观的“看客”。
3.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创业课程在欧美一些高校,如百森(babson)商学院等基本成熟。我国关于创业教育特别是课程建设还处在探索阶段。目前,我国创业教育还属于经济学领域,还没有成为一级学科,甚至算不上二级学科,大部分高校还没有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和体系之中,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结果导致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基础知识学习严重脱节,创业教育的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
4.创业教育师资缺乏
据统计, 2008年全国毕业生达532万,全国平均就业率为70%,预计2009年毕业生总数达到592万。但创业师资培养刚刚起步,例如,我国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引进以来,经过四年努力,才培训来自24个省份、209所高校的556名师资,这对于庞大的创业教育需求来说,还有很大差距。此外,由于我国高校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师资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大部分教师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还主要停留在传授理论和组织比赛的层面。
5.创业教育中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受“重农轻商”和“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思想影响,大部分学生把创业教育和创业相关知识看得可有可无,对学校开展的创业教育的参与积极性不够、主动性不强。既不愿意上好创业课程,更不愿意主动学习了解创业政策。据统计,学生中只有60%的学生知道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有鼓励政策,但对具体政策的了解却仅有10%的学生是完全清楚的。结果造成了学生创业冲动成分多,成功率却很低。何婷英等对温州高校调查显示,有创业意愿大学生达到76. 2%,但最终能够真正进行创业的比例只有3. 8%,成功创业的只有0. 42%。对于实施创业教育起步较早的浙江理工大学,能够真正成功创办公司或工作室的才达到了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