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重点专项课题
结题情况综述
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将《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设立为2008年度重点专项课题。学会共收到各地高校根据总课题组的课题研究框架要求申报的子课题180余项,经审查合格立项163项。经过近两年的研究,经审查合格予以结题的共69项。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及有关子课题的研究深度评选出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8项。由此,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重点专项课题研究已告一段落,顺利完成了课题研究的任务。
从课题的申报、研究及成果看,本研究课题的设立,符合时代精神,满足教育改革需要,具有前沿性和挑性的特点,因此得到各地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支持与拥护;许多子课题自始至终认真研究不走过场,总结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也给我们下一步深入研究指明了方向。
一、课题研究的八大特点
《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根据总课题组2008年提出的研究框架展开,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在详细占有文献资料与基本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脑图”。课题研究证明:创新创业教育既是一个先进的教育理念,又是一个新型人才的培养机制;既是一个新型的人才培养教学方式,又是一个先进的办学模式;既是科技成果转化现实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又是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程式。总之,是一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及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需求的新型人力资源培养的高等教育体系。
课题研究成果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创新创业教育的中外比较研究,比较好地把握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内容与内涵特征;
2.把教育对象大学生作为创业者的主体,对创新创业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3. 有相当多的子课题在基于专业教学的创业研究方面做出了深入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创业教育和原有的专业教育不是对立关系,依托原有的专业学习来渗透创新创业的教育是比较现实的途径;
4.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与原有的专业相结合,还可以设立新的学科与专业进行培养;
5.地方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研究逐渐深入,既有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又有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既有创新创业教育的学院模式,又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模式;既有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的定位的研究,也有人才培养方案方面的研究;
6.比较集中地探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
7.有些学校根据自身实践自我研发了创业课程及教材,把整个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在具体的课程以及教学方案之中;
8.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空中楼阁,需要校内外的支撑和保障体系。创业支撑体系既有在教育资源方面的,又有教育载体方面的。无论是广义上的教育教学资源体系,还是狭义上的教育教学资源体系,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二、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
1.课题总体设计框架有缺失,如:创业师资培养问题没有涉及,创业教育评价问题不够突出;
2.具体操作经验多,理念及改革方向的探索仍较薄弱;
3.课题完成进度上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①结题时间参差不齐,有前有后,有的课题研究时间拖得太长;总课题组与子课题组之间的联系不够畅通;有的子课题组成员缺乏对课题研究的责任心,从而导致课题中途流产,有头无尾。
②有的子课题在申报时对研究课题的方向,范围等把握不到位,认识理解还存在不足,这样就导致我们收到了一部分与本课题无关或超范围的研究报告。
③还有一些子课题选题有针对性,但是内容一般,研究功底较差,虽然有一定新意,但是没有达到本课题的要求和基本水平。
④还有个别课题有明显的抄袭、拼凑、罗列的迹象,把课题研究当成差事应付,存在着明显的学风、文风、心态不正的问题。但从另一方面看也说明现在的高校教师对什么是科学的研究认识不够,自身的科研素质及研究水平比较有限。这方面急需必要的辅导与培训。
三、结束语
针对2008年创新创业重点课题总课题组人员少,任务重,组织经验不足,对个别子课题组提出的的问题难以及时解决等问题,总课题组采用了滚动研究、跟踪研讨的方式,有计划、有重点的培训(在昆明、郑州、宁夏、上海、北京共举办了五次经验交流),有力推动了课题研究的深入,就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基本保证了质量。为调动广大教师与科研工作者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将把优秀课题及获奖单位的研究成果汇编成册并出版,同时推荐有关报刊公开发表,使更多的对创新创业教育感兴趣的仁人志士能够共享,并在高校更大范围内推广使用。
近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颁发,教育部又下发了《关于推进高等学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见》,形势空前大好。有关要求非常全面、到位、具体。如何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是我们课题研究面临的新的历史任务。让我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根本,团结起来为2010年的课题,为我们共同感兴趣的事业,取得更大的科研成果而努力开拓。
(执笔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曹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