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人才培养主动融入地方产业链、企业技术链、国际人才链,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径,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技能和人才支持。
融入地方产业链,打造产业发展“助推器”。紧盯广西“工业强桂”战略需求,围绕柳州市“5 5”产业发展需求及“一二五”工程发展战略,不断完善专业布局和教学模式,助力区域产业转型发展。围绕地方产业链发展,重点建设服务先进制造业的智能装备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敏捷制造技术、汽车工程技术四大专业群。建成与柳州市汽车、机械、冶金三大支柱产业紧密相关的国家级骨干专业、重点专业14个,自治区级示范或优质专业19个。将教育教学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把企业岗位职业标准、技术标准等融入教学内容。如,学校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师生团队参与相关企业汽车副车架生产,覆盖产品上线、生产、质量检测到成品下线的全过程,所有工序均按企业生产要求开展,在生产过程开展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将企业生产一线作为学生理论实践、教师工程培训的重要载体。引入企业精益生产及信息化管理模式开展实践教学,构建标准工位、班组管理、项目管理系列课程模块,开发系统完善的生产性实训项目,让学生在实训中熟悉真实的企业生产经营、工艺技术管理流程,在真实条件下参与企业工程j9九游会登录的解决方案的实践工作。聚焦市机械、汽车支柱产业和螺蛳粉特色产业,与龙头企业共建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柳州螺蛳粉等7个产业学院,与相关企业联合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共同研究专业设置、设计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教材、组建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实习平台等,深化协同育人,探索构建高端人才、先进技术、企业研发改造项目融合,平台搭建、人才培养、产品研发、技术推广共享,产业、企业、职业、专业、就业联动的“三融合四共享五联动”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融入企业技术链,打造协同攻关“加速器”。基于企业需求,突出应用导向,分类建设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技术技能积累平台、技术转移转化平台,开展数字孪生赋能工厂、3d金属打印、新能源汽车新型材料等企业转型升级急需的新技术研发改造。牵头开发《预包装柳州螺蛳粉原料加工技术规程》等13项柳州市螺蛳粉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覆盖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服务产业安全化、品牌化发展,助力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帮助区域相关汽车企业定制开发涵盖维修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运维等4个工种,从初级到高级技师5个等级的“设备高级管家”人员培训标准,覆盖职前培养、职后培训、海外输出等,助力产业技术人才升级,为区域企业设备维修与管理技术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联合相关企业共建“广西汽车研究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研发中心”等7个科研平台,助力企业技术攻关能力升级。近年来,协助相关企业完成零部件视觉自动检测、汽车稀土铝合金轮毂开发等230余项技术攻关改造,累计专利授权618项,专利转化45项。在工程实验试制、设备维修改造、技术攻关等方面长期给予中小企业专业服务和支撑,并推动真实的生产和研发项目“进教材、进课堂”,着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推进科研反哺教学。
融入国际人才链,打造人才供给“倍增器”。服务企业全球化发展战略,探索建立伴随企业“抱团出海”机制,积极服务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依托学校优势专业,与相关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强化国际化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训条件建设。瞄准海外发展需求,按照“引入—内化—实施—共享”的理念,探索建立政校行企“四方协同”、育训并举的发展模式,着力培养服务区域企业全球化战略的技术骨干,推动国际先进职业能力标准的本土化和我国职业教育标准的国际化,累计推出标准51个、教材15本与海外共享。建成国际工匠学院14个,招收外籍留学生、海外专员订单班学员,累计近500名学生毕业后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牵头成立中国—东盟智能制造产教联盟,建成跨境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研究院,与相关企业共建海外培训中心,培训全球技术人员近7000人次。建成国际网络学院1个、英文版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中国—东盟国际化职业教育资源”国际课程3门、培训资源包5个。与相关企业合办“挖掘机班”“海外专员班”,共同研制培养标准、协同开展国际化办学,积极探索完善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国模式和中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