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的办学灵魂即大学精神,是大学的一种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是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色的稳定的并为大学所认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大学的办学特色,是大学历久常新的动力和源泉,体现着大学的文化传统,蕴含着深邃的办学内涵。 【关键词】大学; 办学灵魂; 思想独立; 学术自由 【作者简介】张立军,男,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 谢红雨,男,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文章来源】2010 年 11 月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nov. 2010 “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学。大学必须有办学自主权。”这是2010 年年初温家宝总理在与来自科教文卫体各界的 10 位代表的座谈中,在听取了他们对《政府工作报告( 征求意见稿) 》的意见、建议以及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的发言后提出的。施一公的发言、温家宝的反馈,实实在在地说出了当今中国大学存在的弊病。在温家宝看来,大学不仅要有灵魂,而且要独特,大学独特的灵魂在于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美国著名教育家赫钦斯认为,如果在一所大学里听不到与众不同的意见,或者它默默无闻地隐没于社会环境之中,我们就可以认为这所大学没有尽到它的职责。 一、“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对大学办学的重要意义 要培养杰出的人才就要有世界一流的大学,而要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则应该让大学“有自己独特的灵魂”。我国著名教育家陈寅恪坚守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对大学精神的最好概括。 独立思考对于大学办学尤为重要。独立思考是不受外界干扰,遵循事物的科学发展规律,努力创造打破陈规的思想。独立思考是组织发展创新的前提,是保持自身特有文化气质的必然需要,既是大学精神的核心所在,也是其大学精神产生和发展的根基。然而,大学作为一个专门研究学问的地方,不仅仅是指专门技术的学问,而且是学问的精神即自由表达的精神。教师在自己的学术研究领域内能够自由地进行研究,能够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学校能够自主办学,这个源于中世纪学者行会的惯例是大学存在的生命线。大学自然要包容多元。据报道,前不久,一位大学教授投书媒体,对包括自己任职学校在内的几所大学的奢华之风予以批评,结果遭到本市几所大学的联合抵制,撤销了他的一些讲座,因为他们不允许“自由的表达”,不能容纳不同意见。要知道,“若批评无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有独立思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独立思考的学生。失去了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大学也就失去了它的灵魂,失去了其作为“精神灯塔”的意义。 二、我国大学“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办 学 灵 魂 缺 失 的 主 要 原 因 ( 一) 政校不分、办学自主权有限,导致学校领导者自主意识不强 地位独立是现代大学的重要特征之一。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大学的独立地位正在逐渐丧失,办学自主权受到限制。这一方面,表现为大学对政府的依附,这种依附使大学逐渐成为政府的分支机构和附属品,成为官本位中的某一利益阶层;另一方面,目前支配大学运转的不是学术权力,而是行政权力,有关大学的重大决策采取的是下级服从上级的“长官意志”,行政权力的泛化导致官本位思想等诸多问题在大学校园泛滥。 改革开放以来,在“领导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等理念的推动下,大学行政组织管理工作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由于大学行政组织制度的性质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所以,在整个组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官本位现象并没有改观,学校的全部办学资源都掌握在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和行政管理人员的手中,教学科研听命于行政管理部门和行政人员。行政价值的不断强化,大学教师为学术献身的信念因常常受到挑战而有所动摇。政校不分、学术行政化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 ( 二) 办学质量不高,难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据报道,截至 2005 年底,中国高等学校有2300 余所,在校大学生总数已超过 2300 万人,高等学校的总体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提高到 21%,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但是,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相比,中国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需要极大提高,培养的创新与拔尖创新人才仍严重不足。而且,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明显不够,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大学的科研开发水平、社会服务效果都是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内容,都是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其中,人才培养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是高水平大学提高质量的根本点。钱学森说,“为什么我们的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一问题也代表了社会对当代中国大学的期待。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随着全国各高校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教育对象由精英变为大众,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形势下,高校的教学质量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 三) 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办学趋向功利主义 “一些大学功利化,什么都和钱挂钩。这是个要命的问题。”温家宝听了施一公的发言后深有感触地说。究其原因,一方面,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我国大学普遍存在功利主义现象,缺乏制度保障,经费投入不足,一些学校追求大学排名,急功近利,甚至滋生学术腐败现象。学校在文化建设方面往往停留在组织有关活动、打造建筑风格等形式上,而忽视了内涵建设,文化的育人功能未能充分体现。由于大学缺乏个性,千校一面,在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制约着大学办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表现为大学对市场的依附。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要求“大学应主动适应社会”以及片面的“大学应当从社会边缘走进社会中心”等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大学与社会走得越来越近。大学并没有去主导社会潮流,引导社会发展的方向,而是陷入了对利益的急切追求。从大学的“扩招”到“圈地”,从“收费教育”到“教育产业化”,一些大学在建设一流大学的进程中逐渐迷失了自己的角色定位,一味地更名改姓,学院升大学,申报博士点、硕士点,这正是大学在市场化背景下的浮躁表现。 三、培育和塑造“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办学灵魂的若干举措 21 世纪是激烈竞争的世纪,掌握了教育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高等教育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体建设的发展,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必须使大学能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 一) 在办学体制上,去行政化,赋予大学充分的办学自主权著名教育家洪堡说: “国家必须彻底放弃对科学的任何干涉,国家的干涉往往会变成科研的障碍。”“国家除了供应必需的物质和选任适当的人员以外,没有其他任何义务。”原柏林大学校长施莱尔马赫指出: “国家不应把大学视为从属于自己的机构,使其活动服从于自己的,而不是科学本身的目标,这样只会使大学受到损害。”学术行政化导致管理部门繁多、工作人员日趋膨胀、大学办学成本日益增高,也使得大学的官本位氛围不断蔓延。只有改变大学管理的行政化现状,实现学术权力核心化,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才有希望。所以,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实现大学的去行政化。 赋予大学充分的办学自主权。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逐步将权力真正下放到大学手中,让大学拥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从“眉毛胡子一把抓”到只抓方向性、原则性工作,对大学人、财、物的管理权特别是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学校的运营和教学实行充分放权,让大学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由发展,并为大学法杖提供各种条件保障。如果大学的办学自主权成为空话,那么“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就不可能实现; 如果没有“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那么大学对真理的追求,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实现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就只能是梦想。 ( 二) 在办学目标上,去功利化,提高办学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日本教育家永井道雄主张大学应当与社会特别是工商界保持相对的距离。永井道雄指出: “当大学与企业结合得过于紧密,学术上又过于反映出实用性的时候,大学的创造性就会逐渐枯竭。”在我国,众多的大学“重大楼轻大师”、“重数量轻质量”、“重分数轻能力”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强烈的浮躁性和功利色彩。因此,在办学目标上,我国大学应去功利化,提高办学质量。办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是大学根本的责任、永恒的主题。提高办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大学还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第一,要拥有富有创造性的教师队伍,能够把创造性的思维传递给学生; 第二,要有良好的课程设计,鼓励教学实践的开展; 第三,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以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 三) 在管理机制上,管办分离,施行专家治校,提高大学领导和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在大学的管理机制上也要有所改进。首先,施行管办分离,政府只抓方向性、原则性工作,为大学提供条件保障,而对大学的人、财、物的管理权特别是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学校的运营和教学实施充分放权,让大学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由发展。其次,要切实落实“教育家办校”、“教授治校”等办学理念,弱化行政系统在大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弱化行政主导体制,强化“教授委员会”等组织在大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专家治校体制。再次,作为大学直接的管理者和经营者的大学领导和教师要树立主人翁意识,改变过去主要依据上级主管部门的红头文件来指导和管理学校的做法,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科学判断。 为此,大学领导者和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大学领导者要有自主的意识和能力,要有明确的办学思想。根据自己对政府的办学方针、有关法律的理解确定办学方向,洞察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对一定历史时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科学分析,并将其作为办学的依据,把握学校定位,升华办学思想。第二,改变现行权力结构,最大限度地扩大教师特别是那些学有专长而又具备相应管理能力的教师参与管理的权力。高等教育的发展、科学文化的创造,必须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授的权威作用为先导。这就要求调整传统的权力结构,建立稳定的教授参与决策的专门组织,并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其权力的实施。 四、总结 大学精神是大学发展的永久支柱,是大学的灵魂。“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是“五四”运动留给我们的宝贵思想遗产。温家宝总理所说的“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是对这一遗产的再次强调。世界各国大学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自由与独立是大学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建构培养独立思考与自由表达的教育环境,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独立思考与自由表达精神的创新人才,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参考书目] [1]白戈. 提倡独立思考与追求真理的哲学精神[j]. 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1,( 2) . [2]刘亚敏. 自由、独立与批判: 大学的精神执守[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 5) . [3]沈国经. 中外著名教育家事典[m].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