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结合自身学科优势,积极发挥文化传承的大学职能,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搭建跨学科研究平台,启动文化战略智库建设。充分利用文理学科交叉渗透优势,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筹建“一带一路”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打造国家级智库平台。作为核心协同单位参与发起“中华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和“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建设一流学术型智库。与国家发改委合作成立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参与国家西部大开发各项战略规划制订工作。与国家文物局合作,成立文化遗产研究院,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截至目前,与国家、省部委合作共建的研究基地15个,取得中央、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成果采纳逾百次。
寻求多方战略合作,加强丝路文化保护研究。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新疆文物局、浙江文物局、塔里木大学联合成立“新疆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战略合作四方联盟”,共同开展新疆地区文物资源数字化采集和遗址环境监测工作。与陕西省文物局合作,实现文化遗产资源与科技保护资源的共享。推广文物保护新手段。将“敦煌石窟壁画数字化”技术拓展到宁夏须弥山、新疆龟兹石窟、云岗石窟等文保单位。将浙江大学自主研发的探测、分析古代人类文化遗存及自然遗存的新型科技考古方式,广泛应用于浙江良渚、内蒙古辽上京、湖北荆州熊家冢、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甘肃敦煌莫高窟等考古发掘现场或遗址。
组织大型原典整理,深化基础理论问题研究。全面推进丝路文明大型文献整理项目,其中“敦煌文献合集”项目正在进行,已出版《敦煌经部文献合集》(11册)并获教育部高校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发付校排《敦煌子部文献合集》(600万字),开始组织整理“浙江学者丝路敦煌学术书系”。全面开展中华文化遗产的抢救性挖掘整理,组织策划以战国至清末存世绘画为基础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整理、出版工程;启动《中华礼藏》项目,致力于中华礼学文献的分类整理,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人文传统和文化精神研究提供历史维度和原典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