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高校建设
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期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在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高等院校作为重要思想文化阵地,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负有重要职责。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南开大学党委书记薛进文。
记者:您认为,今天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与价值在哪里?
薛进文:在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人们思想上的种种问题,如何摈弃社会道德领域的诸多不良风气,是一个有极强现实性又有高度理论性的重大时代课题。我认为,中央发布《意见》号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对这一时代课题的铿锵回应和有力解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意见》既把握了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又切中当今时代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在全党全国全社会树起了奋发向上的价值标杆,有利于壮大凝魂聚气的正能量,有利于增强崇德向善的主旋律,有利于提高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只要我们把《意见》贯彻好、落实好,紧紧围绕“三个倡导”做足文章、做大文章,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每个中国人的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就一定能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进一步强起来,从而巩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基础。
记者:《意见》提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高校作为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对此负有重要责任。您认为,如何在高校贯彻落实《意见》的要求?
薛进文: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确实应当发挥特殊重要的作用。从坚持立德树人的角度看,高校必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必须把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解决好,用主流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让青年一代从理想信念上、思想道德上、行为方式上辨得清是非、经得起检验,成长为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益的人。正如南开老校长张伯苓先生所言:“研究学问,固然要紧,而熏陶人格,尤其是根本”。
从坚守思想阵地的角度看,高校不是远离社会的象牙塔,而是各种思想文化激烈碰撞的场所,是意识形态导向鲜明的阵地堡垒,社会发展的各种阶段性特征都会在高校校园有所体现,都会在高校师生的思想领域有所反映。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师生员工,把“三个倡导”体现到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各环节,才能让有文化、有知识的高校群体坚定理想信念、保持良好情操,让高校思想文化阵地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创造者引领者,进而在全社会发挥影响、示范和带动作用。
从坚定办学方向的角度看,我国高校应当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责无旁贷、理直气壮地弘扬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好、践行好,让国家的主流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统领办学发展、支撑人才培养,才能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鲜明特色,才能探索凝炼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深刻内涵的中国特色大学精神。
正是基于上述几方面的认识,我们南开大学把贯彻落实《意见》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多年来结合自身的办学传统与实践,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于学校改革发展各方面。一是用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才培养,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生离校每个环节都体现“三个倡导”要求,熏陶、涵养、滋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全方位、全过程地培养德才兼备、允公允能的优秀人才。二是用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南开教育理念凝炼、大学精神培育、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营造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浓厚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生动具体,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用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党的建设,通过开展创最佳党日活动、实施固本强基工程、抓实党风廉政建设等系列措施,在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学习、服务、创新和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等方面充分体现和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使核心价值观融入党建、促进党建。
记者:您认为,如何才能增强青年学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识? 薛进文:当代青年学生多是“90后”,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和我国经济发展很好的时期,面对的是比过去更加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需要应对未来各种意想不到的挑战,承担起建设国家、服务社会的重任。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全方位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应当具有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一代青年人本身又有许多值得关注和引导之处,比如他们作为一个整体,在思维方式、价值判断、生活习惯、语言表达、个性追求等诸多问题上就颇有新特点。因此,必须创新方式方法,注重实效真效,潜移默化地让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一些亲和与认同。要紧密联系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开展“三个倡导”活动,让核心价值观扎根于现实生活、贴近时代特征,这样才能真正被广大青年学生所理解、所信服,逐渐转化为他们的内在信念和自觉行为。比如,南开大学近年来蓬勃开展“立公增能”辅学活动,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统筹起来,依托微信、微博、校园bbs等新载体,以新颖亲切、学生爱听爱看、乐于参与的方式,把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转化为学生的日常价值观和生活实践,进而植根于他们的思想意识深处。
记者:《意见》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高校在这方面需要做哪些工作?您个人如何看待师德问题?
薛进文:师德是身为教师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没有什么用处。高校教师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应当示范引领,应当成为道德品行的楷模榜样,对学生而言是这样,对国家、社会而言更是这样。因为老师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德育水平,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说到当前高校的师德师风,我认为总体是好的,大多数老师都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教书育人,关心关爱学生。当然,也有少数教师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学术行为不端,个别教师言行失范、不能为人师表。因此,高校进一步探索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和违反师德行为的有效处理办法,引导老师们不但要坚守品德、政治、法律的底线,而且要担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表率。
以南开大学为例,我们近年来出台了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修订完善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细则,制定了教师素质提升和职业发展计划,明确把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聘用、培训的重要内容,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聘和评优奖励的首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同时,建立专项评优机制,每年组织评选“良师益友”“师德标兵”,大力表彰宣传公能兼济、敬业育人的先进教师典型,用鲜活生动的真人真事感召师生员工,在全校形成了践行核心价值观、弘扬高尚师德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