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工程”下的专业综合改革-j9九游会登录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背景下汽车构造课程特色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探讨
重庆交通大学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邓 涛 尹燕莉 隗寒冰
       【摘 要】:结合本校车辆工程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针对当前汽车构造课程教学缺陷,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模式,通过改革授课方式、改进教学模式、改革考核方式、促进课程教学方式革新等特色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课程整体教学质量。
       【关键词】:专业综合改革 汽车构造 教学方式方法 改革
       一、引言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旨在充分发挥高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结合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和服务面向等,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通过自主设计建设方案,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形成一批教育观念先进、改革成效显著、特色更加鲜明的专业点,引领示范本校其他专业或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的改革建设。
       在此背景下,教学方式方法的合理性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学习主动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提高车辆工程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对车辆工程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笔者针对车辆工程必修专业基础课 -《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特色改革,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模式,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二、改革课程授课方式,实行多教师交叉授课模式
       汽车构造课程具有内容多,跨度大,结构性强、新技术多、难度大等特点,目前该课程传统授课方式都是由一个主讲教师通讲所有内容,这种授课方式具有很大弊端。以笔者所在车辆教研室为例,每个老师都有各自擅长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因此,课程教学内容可根据课程内容划分几个大模块,如发动机、传动系、转向系、制动系、行驶系与车身等,按照汽车构造课程的重点内容,结合专业教师科研背景,打破以往每门课程由一位老师讲授的惯例,实行由多位老师分别承担同一门课程不同内容的授课机制,发挥群体教学优势,以期达到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尽可能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改进课程教学模式,有机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汽车构造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实践教学直接影响到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然而,当前授课模式都是大而统的教学模式,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导致学生结构不清,概念不明。为此,理论教学必须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精心设计课程综合实验,课程实验与理论教学同步穿插安排;建设校内实训实验室包括实物实验室和虚拟实验室,确保整车拆装实习;并加强校外实习,如望江、建设、长安跨越、大江等等汽车整车或零部件生产企业,借助企业先进资源进行开放性教学,使学生更为直观感受到汽车构造课程的重要性。
       四、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实行考核指标多元化
       为克服现行考核指标单一化弊端,实行考核指标多元化,应合理设计课程考核方式,具体措施如下:(1) 理论教学环节考核,任课教师交叉命题,汇总成试题库,提高考核试卷质量;(2) 实践教学环节考核,采取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考核方式,根据实验方案设计、实施能力、实验现象分析及实验报告等方面考核,并综合考虑创新意识、团结协作、竞争意识与最终效果等,实现考核指标多元化,力争从多角度、多方位全面、科学的评价学生能力;(3) 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赛和科技活动,可将竞赛成绩作为专业课程考核指标之一,按一定百分比计入本课程最终期末考试成绩。
       五、丰富学科竞赛与科技活动,促进课程教学方式革新
       汽车构造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竞赛与科技活动是锻炼学生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好载体。如鼓励学完本课程的学生应报名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发动机拆装大赛、节能环保电动车设计大赛等,表现优秀的学生及团队可参加大学生挑战杯、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必比登汽车大赛等更高水平大赛。通过实际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煅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掌握汽车构造等相关课程理论及实践技能,同时明白自身不足,转而深入理论和实践学习,实现“感知→学习→实践→创新”四位一体的教学方式。
       六、结语
       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背景下,结合本校车辆工程专业汽车构造课程教学特点,笔者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模式。通过改革授课方式,实行多教师交叉授课模式;改进教学模式,有机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考核方式,实行考核指标多元化;丰富学科竞赛与科技活动,促进课程教学方式革新,提高课程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家瑞:《汽车构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年。
       [2] 朱旭光、徐真英:《大学体育课交叉授课的研究》,《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25(3):
       [3] 陈茹雯、张雨:《〈汽车构造〉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教育教学论坛》,2011(26):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