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水养鱼”成就“百花争鸣”——苏州科技学院文化融校纪实
中国音乐金钟奖合唱比赛金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6位画家作品入围全国第二届美术作品展。近日,苏州科技学院“文化融校”成果喜报不断。
一所综合型高校,文化成果如此丰硕,奥秘何在?在苏州科技学院院长江涌看来,是多年的“放水养鱼”,才成就了今天的“百花争鸣”,“打造‘有特色、有活力、有品位’的大学,文化是核心支撑,但绝非一朝一夕所能促就的,耐住了寂寞,方能守得了繁华”。
“让文化体验触手可及”
学院团委老师陈琰说:“学生申请办文化活动,团委绝不能批个条子就完事,还得竭尽所能为学生提供服务,这是团委留下的传统。”
学院党委书记陈志刚认为,要让文化浸润全校师生,首先要注重氛围的营造,“优质的服务,不光是满足学生的需求,更要创新,让文化体验触手可及”。
“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但一些社团在成立之初,往往会缺乏指导而得不到快速发展。”学院团委书记崔雪丽介绍,学校将新程剧社等15个社团组成“语林”社团联盟,从“单兵”作战转变为“抱团”发展,以推广语言文字之美。
用人才盘活“一江春水”
2013年9月,澳大利亚籍华裔指挥家陈正哲正式加盟苏州科技学院,担任音乐学院院长。音乐学院老师朱小屏觉得,这位“洋”院长的到来,立即盘活了“一江春水”,让每个人都重新找到了目标:“陈院长一直说,你们不是教书匠,而是艺术家,要以美为标准,产生美感和美的享受。”
“我希望给老师和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兴奋度、成就感和积极性。以前学生出去参加比赛都由老师推荐,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今年,我办了一场选拔比赛,从初赛到决赛分为4轮。”陈正哲告诉记者,教师普遍反映学生变用功了。
今年9月,学院合唱团一举获得中国音乐界最高奖——“金钟奖”合唱比赛金奖,实现了江苏省零的突破。对学校而言,这为音乐学院带来了新气象: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湲全职加盟学校、国际著名指挥家汤沐海受聘成为学校硕士生导师、全年举办各类音乐活动40余场。
立足地方,汲取文化活力
首届大学生粉画展、首届国际粉画双年展、苏州第一届粉画展,今年下半年,三场大型粉画展览在苏州轮番上演。粉画,这一发源于西方的画种,正成为苏州一张崭新的文化名片。这与苏州科技学院退休教师杭鸣时密切相关。
1985年,杭鸣时来到苏州科技学院,担任建筑系美术基础课教师。“1998年,杭老退休,学校并未放任不管。我们在学校成立了杭鸣时大师工作室,为杭老举办展览、提供学术活动的场所、资金支持等。”陈志刚告诉记者。正是在苏州定居的这段时间里,杭鸣时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粉画精品,并多次得到国际上的认可。
“像杭老这样的事例,是学校文化融校追求的最终目标——立足苏州,为文化名城、文化强市建设承担自己的责任。”江涌介绍,早在2008年,学校音乐学院近50名师生主动“走出去”,到白茆山歌发源地常熟古里镇建立研究基地。如今,苏州评弹、江南丝竹、昆曲等苏南地方音乐,已陆续走进学校课堂。
传媒与视觉艺术学院副院长伍立峰介绍,学校专门设置了桃花坞木刻传承人顾志军等人的工作室,还成立了非遗文化研究所和传统手工艺研究所,通过“本科工作室”制度,让学生以项目代替学习,推动文化人才的不断涌现。